大行千亿“补血”二度来袭 工行拟发优先股似 “永续债”不抽血

K图 601398_1

  随着银行中报披露完毕,除了近期刚刚完成定增的农业银行,大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本吃紧状态。其中,资本充足率三大指标降幅最为明显的工商银行,在8月31日晚间发布了一千亿“补血”方案。

  工行拟发行境内优先股总数不超过10亿股,每股票面金额100元,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0亿元,今日新闻,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工行其他一级资本。

  今年上半年,资本市场刚刚迎来农行千亿定增,刷新A股历史最大定增纪录。对于此次工行的千亿优先股计划,是否存在市场“抽血”效应?市场人士表示,优先股不影响普通股的股价,可以看成无固定期限的永续债务,不存在“抽血”效应。

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随着资管新规落地,监管强化,银行回表压力加大,资本损耗压力加剧。此外,银行资产规模扩张也会带来资本补充压力。

  回表压力、信贷投放,大行资本吃紧

 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,5家国有大行中,除了上半年完成千亿定增的农行外,工行、中行、交行三家大行均出现资本充足率三大指标“齐跌”现象。

  半年末,建行虽然资本充足率微升,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去年末分别下降了0.01个与0.03个百分点。

  而工行资本吃紧最为明显,半年末,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2.77%下降至12.33%,下降了0.44个百分点;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3.27%下降至12.81%,下降了0.46个百分点;资本充足率从15.14%下降至14.73%,下降了0.41个百分点,降幅居五大行之首。

  中行、交行三大资本充足率也分别出现下降。中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.99%,今天新闻,环比去年末下降了0.16个百分点;一级资本充足率11.82%,环比下降了0.2个百分点;资本充足率则下降至13.78%,下降了0.41个百分点。交行三大指标则分别下降了0.14个、0.17个与0.16个百分点。

  上半年,工、农、中、建四家大行资产规模均已突破20万亿元,但上半年继续扩表。其中,工行、农行、建行资产规模增速均保持在4%以上。中行、交行资产规模增速也高于3%,分别为3.08%与3.15%。

  曾刚表示,银行资产规模扩张也会带来资本补充压力。如果资本扩张不能和利润增长保持一致,银行原资金不能完成自有资本的补充,而风险资产增长速度又快于银行利润增速,则会出现资本吃紧。

  上半年,国有大行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,多家大行净利润增速超过5%。其中,农行净利润增长最为迅猛,同比增速达6.7%;建行净利润增速6.08%紧随其后,中行、交行净利增速分别为5.21%与4.08%。不难看出,大行的利润增速基本快于资产规模扩张速度。

  曾刚认为,监管强化导致回表问题,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不多,但风险回表是权重调整,总资产增长不大,但由于其中风险高资产占比上升,总资产规模就算不变,风险规模上升速度超过利润增长速度,导致资本吃紧。

  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大行资本充足率指标主要看资本结构是否合理,目前大行同时要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(TLAC)的一些要求,近期又需加大信贷投放量,这些也在消耗资本。

  工行业绩报告显示,上半年新投放信贷总量1.68万亿元,其中新增6268亿元,收回移位再贷1.05万亿元。对于下半年的信贷投放节奏,工行行长谷澍对第一财经记者称:“今年已经适度调增了全年人民币信贷增长计划,重点满足重点项目、普惠金融、居民消费等需求。”

  曾刚也表示:“下半年大家都将希望寄托在银行身上,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这意味着银行风险资产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张,所以有必要进行资本补充。”

  优先股可看做“永续债”,不抽血

  对于此次工行祭出千亿“补血”方案,市场人士指出,优先股不影响普通股的股价,可以看成无固定期限的永续债务,没有投票权,虽然名字叫优先股,在银行间市场发行,但买这类资产工具的资金,与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金不同,属于固定收益债券,不存在“抽血”效应。

  7月3日,农行1000亿元定增公告完成,资本充足率三大指标进一步夯实。半年报显示,农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.19%,环比上年末上升了0.56个百分点;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上升了0.63个百分点;资本充足率则由去年末的13.74%上升至14.77%,上升了1.03个百分点。

评论

最新图文资讯